Skip to content

前言

目录

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

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

  • 第一代:面向终端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
    • 40年代,第一台通用计算机
    • 50年代,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,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主机,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,又称远程联机系统
    • 中心节点、单向分享
  • 第二代: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。代表:ARPA 网
    • 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典型特征:资源的多向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、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、分层的网络协议
    • 将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手段互连而成的网络
    • 计算机彼此独立,没有主从关系
    • 通信子网资源子网
      •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分别建设
      • 数据通信
      • 数据处理
    • 通信子网
      •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(CCP)、通信线路等组成
        • 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、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
      • 通信控制处理机
        • 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结点
      • 通信线路
        • 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、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
  • 个人计算机与局域网(LAN)出现
    • 20世纪80年代,随着微机的广泛使用,局域网获得了迅速发展。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)为了适应微机、个人计算机(PC)以及局域网发展的需要,于1980年2月在旧金山成立了 IEEE802局域网络标准 委员会,并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络标准。
  • 第三代:以互连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
    • 协议:主机间通信时对信息的理解、表示形式、应答等需遵守共同的约定
    • 体系结构: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若干层次,各层协议的总和
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思想

网络服务的分层协议实现

OSI 模型

  •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-OSI)
  • 国际标准化组织 (ISO) 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(CCITT)

TCP/IP 参考模型

课程基本教学思路及课程说明

课程基本教学思路

  • 集中于基本概念与结构,超越技术细节
  • 学以致用---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
    • 应用 OS 配置
    • 互联网应用
    • 网络组建
  • 牢牢把握课程的基本思想
    • 任何一门应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一套思想与方法
    • 本课程的核心思想
      • 分层体系 / 服务 —— 效率、灵活性、有序性
      • 协议

课程说明

  • 教学计划
  • 课程要求
    • 责任与权利均衡原则
    • 不要影响别人
  • 教学方式
    • 讲授为主,实验、自学、讨论相结合。
    • 讲授:30小时
    • 实验:14学时(7次)必选
  • 成绩评定
    • 课堂表现(15)
    • 实验报告(60)
    • 综合论文(25)

参考书目

  • Douglas. E. Comer.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. 机械工业出版社(电子工业出版社)
  • 谢希仁. 计算机网络. 电子工业出版社
  • Douglas. E. Comer. Internet Working With TCP/IP (I, II, III). U.S.A Prentice Hall, 1995
  • Andrew S, Tanenbaum. Computer Networks (Fourth edition). U.S.A. Prentice Hall, 2003

基于 CC BY-NC-SA 4.0 许可发布